首先,一本小說所包含的是對一個地方一系列細節的描寫,而這些細節,一個外國讀者是絕對不可能了解的。其次,一張意大利的、帶有少許異域風情的照片,已經不再能展現真正的意大利了,大眾也不會對這樣一張照片感興趣??偟膩碚f,一本小說要被外國讀者喜歡,需要有特殊性,也要有普遍性,也就是說,并不是像之前所說的那樣,一張照片或一個特殊的地點就能讓這本小說脫穎而出。
當然,語言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語言就好像一個鬧鐘,它需要有一個特定的音調、特定的音色和特定的頻率才能吸引讀者的注意。通常的觀點是,一個作者的風格相對中立,那么他的書就更容易在國外銷售,翻譯起來障礙也更少一些;但我覺得這也是一個膚淺的看法。因為如果一本書的語言是單調無味的,除非它所傳遞的單調帶有一絲詩意,或者說它的作者創造出來一種具有自己個性的單調,否則是沒有人會想要去讀這樣一本書的。作者與讀者的溝通建立在作者的寫作風格之上,作者的寫作風格可以是通俗的、口語化的,就好像那些報紙雜志的生動活潑的風格;它也可以是嚴肅、內斂、復雜的,非常書面化的表達。
總之,一個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遇到的障礙絕對不會少。翻譯一些風格相對口語化的文章時,譯者可以在一開始就抓到作者的風格,之后他便可以從容地翻譯下去了。這看起來容易,或者說,應該看起來比較容易;但是翻譯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時候,一些問題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被解決了。譯者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文字與原作者的文字風格統一起來。翻譯那些風格相對復雜、語言參差不齊、富于變化的書籍時,只能是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通過比照來分辨作者明顯的意圖和無意識的話語。翻譯是一門藝術,是一條通向文學的小徑。不管它的價值是高是低,在另一種語言中,總是需要某些奇跡。我們都知道,一行一行的詩句幾乎是不可能被準確地翻譯出來的,但是真正的文學,也包括散文,就是在這種幾乎不可能被翻譯的情況下被翻譯過來的。文學譯者就是那個使自己置身于不可翻譯的文學游戲中繼續翻譯的人。
那些用非通用語,例如用意大利語寫作的人遲早會發現自己的可悲之處:他們與讀者交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好像站在極細的蜘蛛絲上:只要稍稍改變詞語的順序、韻味,文章的意思就無法被完整地傳達。好幾次,我的作品的譯者將他翻譯的初稿拿給我看,我都覺得我讀到的是非常奇怪的東西:這就是我寫的文章嗎?我怎么可能寫出那么平白無趣的東西呢?接著,我又去重讀我之前寫的意大利語原文,與原文對照之下,我便發現這是一篇非常忠實于原文的譯文。但在我的原文里,原本用來諷刺的詞,在譯文中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原本有另外一層含義的詞,在譯文中卻變得毫無根據,附上了一層奇怪的繁重感:由于句子在另一種語言的句法中重新組合,原本的一個動詞在譯文中就顯得有些武斷??偟膩碚f,譯文中所傳達的意思已經完全不是我想要表達的了。(節選)
上一條: 卡爾維諾:翻譯是閱讀文章的最好方式2
下一條: 淺談英語文獻關鍵詞的書寫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