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村上最新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長》的簡體中譯本正式上架,預售時每3秒就賣出一套,正式發售沒兩天,首印的35萬套已全部售罄。鍛造這一奇觀的,除了生產者村上春樹,還有譯者林少華,在每本外國經典的背后,都藏著一位大牛譯者。
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當AlphaGo在圍棋界所向披靡,Skype開始支持實時翻譯功能時,憂慮也在翻譯界彌漫。人們在問,人工智能最終會代替人工翻譯嗎?如此一來,是否意味著大多數譯者將面臨失業?
同傳和筆譯之爭背后的商業邏輯
去年,一部《親愛的翻譯官》引發收視熱潮。在陪伴熒屏上翻譯官喜怒哀樂的同時,人們也將目光投向“同聲傳譯”這一神秘職業。同傳,指譯員在口譯過程中,持續同步地為聽眾提供翻譯。因門檻高、壓力大,同傳譯員常被貼上“多金”“早衰”等標簽。
因為同傳的收入相對高,“筆譯”現在被很多翻譯視為“藍領”的臟活、累活,而“口譯”則被奉為帶上光環的“白領”甚至“金領”職業。俗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要想兩者都精通,難于上青天。。
迄今為止,機器翻譯已經出現了70年,但大多還停留在比較機械化的字面意思對應翻譯。為了打破這一格局,谷歌、微軟等都在積極開發智能化的翻譯,爭取讓機器能夠真正“讀”懂人類的意思,而非一字一字地對應輸出答案。
從長遠來看,人工智能對翻譯行業帶來的沖擊將會是致命。雖然現在的翻譯軟件,仍然無法代替正式的翻譯?,F在一些基本意思歧義,翻譯軟件對于多重含義詞語無法處理,書面翻譯尚且搞不定,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翻譯軟件的缺陷應該會被不斷克服。
雖然對技術了解并不多,但短期內人工智能完全代替人工翻譯并不現實,這是基于對英語這個語言本身的判斷?!罢Z言的翻譯非常復雜,并不是能完全轉換的,像英文里有不少單數復數,人們翻譯‘男士們’、‘動物們’,卻忽略了這些名詞在漢語中本身就是集體性名詞,本身就有復數之意。翻譯員在具體翻譯時,必須根據前后語境并懂得尊重漢語表達習慣,通過拆分、換序、合并的方式來解決這類問題,目前機器顯然無法有這樣的語言邏輯?!?/p>
與此同時,其實翻譯的專業性也很強,每個翻譯都有他專注的類型和擅長的領域。只有你長期關注某一個領域,你去翻譯那個領域的東西的話,才會駕輕就熟一些。相比之下,機器冷冰冰的直譯并不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語言代表著一種文化,要真正了解一個詞的意思,只是簡單地查字典還遠遠不夠,更需要了解背后的故事,才能明白其真正的涵義?!蹦壳暗娜斯ぶ悄苓€沒有發展到完全取代人類的程度,應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不過,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 “未來會有部分專業性和創造性不強的翻譯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這是無法避免的,但至少在短期內,翻譯這份職業的市場不會大規模萎縮,依然會保持現有的平衡?!?/p>
藝術屬性的翻譯
永遠不能被機器取代
即使未來人工智能發展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文學領域的翻譯,這一塊是永遠不可能被機器所取代的。
文學性強的作品的翻譯,機器很難勝任。翻譯是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機器沒有創造性,不懂得文化、審美、藝術,而這些卻是譯者在翻譯一部文學作品時必不可少的素質?!皺C器翻譯即便能趨近準確層面上的‘信’,卻未必能做到‘達’和‘雅’?!?/p>
任何一個譯文都會不可避免帶上譯者的思想和語言風格。事實上,文藝青年們所沉迷的村上式腔調,從一開始就混上了林少華的氣息。自從1989年翻譯《挪威的森林》開始,林少華就成了“村上背后的男人”。這些,機器可能永遠都做不到模仿出每一個譯者的氣質和文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翻譯的效果越來越好,許多時候甚至可以“勝任”簡單規范的文本翻譯了??墒?,翻譯與“科學”的距離還相當遙遠??茖W是一種認知體系,目的在于探究事物的規律;而翻譯只是一種語言轉換過程,加之自然語言本身就不是規范嚴格的,里面又摻雜許多“只可意會”的主觀因素。
翻譯,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林少華說過一句話,他希望他翻譯的中文作品,能夠在讀者身上營造一種日本讀者用日文閱讀時的一種感受,對于翻譯,他會強調是一種感受。
所以,即便是現代偉大的翻譯理論家奈達,在堅持了幾十年“翻譯是科學”之后,也不得不承認,翻譯是藝術。比如“The night breeze came with pleasant guitar”,沒有藝術的靈光閃現,僅僅靠講道理做分析,很難翻譯為“晚風送來美妙的吉他”。這只是個簡單的例子,許多翻譯的“神來之筆”,是分毫離不開藝術的。
關于翻譯,村上春樹有個說法很形象:“翻譯這東西,原本就是將一種語言‘姑且’置換為另一種語言。哪怕再認真再巧妙,也不可能原封不動。翻譯當中必須舍棄什么方能留取保住什么。所謂‘取舍選擇’是翻譯工作的根本概念?!?/p>
換句話說,翻譯過程中難免流失原作若干審美信息,同時增添某種審美信息——如何保持二者微妙的平衡,即是取舍的原則或標準,這就是一種藝術的平衡和再創造。
“在語言這種藝術面前,其實我們永遠是個孩子,應該永遠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懷有敬畏之情?!绷稚偃A的這句話,當新的技術出來,只要你在你的領域做得足夠好,被淘汰的可能性便不高,因為高質量的人才永遠是稀缺的。
面對人工智能的來勢洶洶,把翻譯當成藝術對待有壓力但并不恐慌,依然保有自信和熱情。
上一條: 英漢互譯的英語笑話翻譯
下一條: 醫學英語省略句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