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場環境評估報告 中翻英 8萬字
1.1 任務的由來 **區**垃圾填埋場是1995年10月投入使用的,用于消納處理**區全部的生活垃圾和一般工業廢物,當時的設計能力為日填埋量300噸,設計庫容160萬立方米,使用期限為10年。近年來**區人口急劇增加,生活垃圾的產生量遠遠超過了當時的設計處理能力,**垃圾場先后進行了兩次補充建設,一直使用至今,已基本達到了設計的使用期限。由于該填埋場設計建設時未按標準設臵防滲系統,屬于簡易的垃圾堆放場,而且填埋操作也不規范,其對周圍水、氣、土壤等環境造成了污染,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區城市管理辦公室決定對**垃圾填埋場實施改造工程,最大限度地減少填埋場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以消除安全隱患。即包括了改造補充建設和封場兩個方面的工程任務。 由于**區**垃圾填埋場改造工程實施過程中會給周邊地區的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等造成一定的影響。根據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法規、政策的規定和**市環境保護局項目審批的要求,本項目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受**市**區城市管理辦公室委托,南昌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承擔了本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該院的技術人員在經過現場調查和相關資料調研后編制了該項目的“環評大綱”,作為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和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依據;又根據2004年4月19日**市環境保護局組織的專家評審會對該評價大綱的“專家評審意見”,對大綱進行了補充修改,提交了“評價大綱(報批稿)”。該“評價大綱(報批稿)”經**市環保局審批后,隨即開展了環境監測和環境調查、評價工作,在此基礎上,于2004年5月編制完成了本《**市**區**垃圾填埋場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送審稿)》。
1.2 評價目的 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是具有針對性、政策性、科學性和公證性,其目的是貫徹環境保護這項基本國策。
針對本項目特點,本次評價的主要目的為: (1)通過資料收集和現場調查,掌握本項目的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情況及污染負荷,為各環境要素的影響分析及采取的處理措施提供基礎資料。 (2)通過環境現狀監測與評價,查清項目所在區域的環境質量現狀,為預測評價本項目的環境效益與環境不利影響提供依據。 (3)預測本頇目在建設期和運行期各階段可能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程度。 (4)通過技術經濟的比較分析,提出合理的廢水、廢氣和廢渣的治理措施。
1.3 編制依據
1.3.1 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條例
1.3.2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 (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剛》(HJ/T 2.1-93); (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 2.2-93); (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HJ/T 2.3-93); (4)《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T 2.4—1995)。
1.3.3 項目資料 (1)《**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申請表》,環保局編號第10049號; (2)《**垃圾填埋場封場工程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委托書》,**市**區城市管理辦公室,2004.02.28; (3)《**市**區**垃圾填埋場封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冶集團長沙冶金設計研究總院**分院,2003.10。
1.4 采用的評價標準
1.4.1 環境質量標準
1.4.1.1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垃圾填埋場位于**區西麗鎮**村,處于西麗水庫的下游,屬于大沙河流域。大沙河的水環境功能為一般景觀用水,地表水環境執行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Ⅴ類水質標準。 1.4.1.2 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本區域為大氣環境質量二類功能區,大氣環境執行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的二級標準。 1.4.1.3 聲環境質量標準 本區域屬未劃分聲環境控制標準適用區的范疇,聲環境應執行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中的2類標準。
1 總論